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年報 [112年]

點閱:12

作者: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年報編輯小組編

出版年:2024.05

出版社: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出版地:高雄市

ISBN:978-626-345-474-3 ; 626-345-474-1

最新發刊 : 2024-05-01

雜誌類型 : 年刊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雜誌簡介: 本館的年報於九十二年第一次出版 (2002年報)。年報是本館業務永續化的重要文件之一,沒有過去是不會有未來的,而現在就是未來的過去;我們必須把握現在、好好記錄最近的過去,才有機會讓後人在長久的未來真實地了解不可逆的過去。而工博館在有限與受限的內部資源之下,正充分運用宏大建築空間與廣泛社會資源的既有優勢,努力轉型成為國人了解台灣產業發展、充實科技新知、啟發學習興趣、並輔助正規教育的綜合性科技博物館。
年報的發行,不僅能有系統的建立日常自我評鑑之個人與組室月報、季報機制,也能成為館內檔案各項工作的基磐、檢討年度業務的依據,更可成為國內外專業機構認識本館不可或缺的刊物。

本期內容簡介

為了遵循博物館文化民主的發展趨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以下簡稱科工館) 在2023年的運營中積極融入參與、合作、近用、平權等理念,以「啟發探索,創新思維,立足科技,追求永續」新使命,及「建設友善環境」、「提升專業品質」、「累積永續資本」三大策略構面推動業務,以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科工館不斷努力追求卓越,致力於推動全齡化科技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並提供豐富的展覽與活動,以培養社會大眾科學素養。在2023年策辦一系列精彩的展覽及教育活動,包括「博物館知識與技術的發展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2023臺灣科學節以及本館自策特展「人造關係─開箱:傳播科技特展」,同時還舉辦科學營隊、科技競賽、研習課程、科學演示、科學講座等科教活動,並向社會大眾推廣節能減碳和環境保護等綠能生活理念。運用Podcast「科工chill 嗨嗨」數位媒體平台,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聽眾,普及科普知識。值得一提的是,科工館典藏文物「交叉分子束儀器」被文化部指定為第373號為國寶,是第1件科技類國寶文物,為此,科工館特別策辦「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與他的”HOPE”特展」特展邀請李遠哲院士親自出席開展記者會。

此外,因應2022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針對博物館新定義,我們重新思考本館的定位和使命。通過全館同仁的共創與共識擬聚提出「啟發探索、創新思維、立足科技、追求永續」作為科工館的新使命。同時因應館務發展需要,進行組織改造,設立綜合規劃小組和媒體宣傳小組,制定館務發展諮詢作業要點並召開館務發展諮詢會議。另為活絡各展示廳設置展示廳召集人制度有效提升展示廳的運作效益,並且持續進行強化博物館的核心功能,完成智慧化典藏應用平台功能擴充、團體預約系統、電信@臺灣展廳更新,中央控制系統升級,停車管理自動化,消防設備更新等項目。

面對未來,我們將以完善的設施和豐富的展覽、科教活動、優質服務持續呈現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多元影響。科工館與高雄市政府合作共同提出114 年~119 年重大公共建設計畫,期能有效提升科工館的服務效能。
雜誌簡介
本館的年報於九十二年第一次出版 (2002年報)。年報是本館業務永續化的重要文件之一,沒有過去是不會有未來的,而現在就是未來的過去;我們必須把握現在、好好記錄最近的過去,才有機會讓後人在長久的未來真實地了解不可逆的過去。而工博館在有限與受限的內部資源之下,正充分運用宏大建築空間與廣泛社會資源的既有優勢,努力轉型成為國人了解台灣產業發展、充實科技新知、啟發學習興趣、並輔助正規教育的綜合性科技博物館。
 
年報的發行,不僅能有系統的建立日常自我評鑑之個人與組室月報、季報機制,也能成為館內檔案各項工作的基磐、檢討年度業務的依據,更可成為國內外專業機構認識本館不可或缺的刊物。
  • 館長序(p.5)
  • 歷史沿革(p.15)
  • 館務發展目標(p.19)
  • 綜規小組(p.107)
  • 綠博館(p.110)
  • 大事紀(p.124)
  • 科工平安燈(p.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