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花 [2024年09-10號 第111期]:怪談空間

點閱:1

並列題名:Fleurs des lettres

作者:《字花》編輯室編輯

出版年:2024.09-10

出版社:水煮魚文化出版 春華代理發行有限公司發行

出版地:香港

最新發刊 : 2024-11-15

雜誌類型 : 雙月刊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雜誌簡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

本期內容簡介

賣點:
恐怖故事雖使人發毛、冷汗直冒,卻又令人一而再地翻開書本、點看電影,挑戰膽量極限,就如一個無盡的深淵把讀者吸入未知之處,使人上癮。恐怖小說、劇集與電影的魔力何在?本期《字花》以「怪談空間」為專題,談談空間如何塑造氣氛和連結故事脈絡,觸發人內心底層的恐懼。

●專訪橘子綠茶分享恐怖懸疑小說中建構空間的方法與技巧,探討空間如何聯繫故事與讀者;沈旻靜撰文分析「規則怪談」的規律,查考細節中的怪異;黃言丹和黃蔥明分別撰文談《詭屋》的家局空間詭異學與《特權樂園》的視覺處理,由小說、漫畫談到電影裡的空間恐怖學;     
●專訪《破地獄》主演許冠文和衛詩雅,對談探索傳統與儀式的深層意義,由文化傳承與代際的衝突與融合談到人生的哲思;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以細膩的筆觸描繪與疾病相隨的生活,反思自身與社會對癌症的觀念與看法;以及李維怡連載小說「無何有城紀系列」,描述翠姨妹病殁後的故事;
●專訪《迷宮中的盲眼蚯蚓》譯者「泰譯聞」梁震牧,分享泰國文化的「迷思」與「衝突」,並深入分析泰翻中的考量與泰國的出版市場。


內容簡介:
本期《字花》聚焦「怪談空間」,探索近年的恐怖創作中,如何善用空間,營造別樹一格的感覺。從本土創作到規則怪談,日本的《詭屋》到電影《特權樂園》,空間都是當中恐怖的來源,在互動中一再生出懸疑詭秘之感。令人恐懼的事物,總會隨世界與真實的發展,一再自我更新,開展出迥然不同的樣貌與模態。也許,在城市急速發展之下,空間增生的速度早已超越我們可以消化的限量。
──葉梓誦

精彩內容包括:

專題「怪談空間」
●專訪本地恐怖懸疑小說作家橘子綠茶,細談如何透過空間構造營造氣氛、塑造人物性格並使恐怖與現實結合
●沈旻靜以本地的香港屋村規則怪談為始,分析「規則怪談」的規律與特色,進而發掘不同國家的在地化恐怖怪談
●黃言丹從《詭屋》的謎團窺探家居詭異學,探討跳離日常邏輯的空間所勾起的不安和詭異感
●黃蔥明分析《特權樂園》細緻的視覺處理及它與其他恐怖電影的相異之處,探索「邪惡」的概念

解像、專欄、起格
●「解像」收錄潘啟聰探討恐怖故事的吸引力和其迷人之處;賴勇衡回顧2004–23的香港恐怖片,討論香港恐怖片產業的發展;曲辰談華語恐怖電影中的感傷性及其效用;陳相因剖析俄羅斯文學中借怪誕、魔幻的故事諷刺時弊與社會議題的寫作風格
●謝曉虹專欄「病遊記」以細膩的筆觸描繪與疾病相隨的生活,反思自身與社會對癌症的觀念與看法;李維怡專欄「無何有城紀系列」以小說連載形式,探討想像與記憶、邊界與國度、結構與游離
●「起格」有陳微、劉梓煬等人的詩作,及鍾國強、張婉雯等人的小說作品


《花字》
●專訪《破地獄》主演許冠文和衛詩雅對談探索傳統與儀式的深層意義,從電影中二人的父女關係討論代際間的文化傳承與思想衝突,並談到自身的人生哲理觀     
●專訪《迷宮中的盲眼蚯蚓》「泰譯聞」梁震牧,以譯者的角度理解泰國的歷史與文化,解析泰國文學中的「泰國性」和分享翻譯的難處和泰國的出版市場的現況
●更多精彩內容包括:高立畫作〈From the amber of my will〉及黃照達的漫畫〈見步行步〉⋯⋯

「傳統是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保留。而現代思想則代表新世代所關注的議題。Michael 認為,我們並非要二擇其一,反而如何在傳統與現代思想中找到平衡,是我們在社會中需要學習的課題。  」——〈破地獄:傳統與現代的對話〉沈旻靜訪許冠文和衛詩雅
雜誌簡介
 
香港文學如何可以在更良好的土壤上開出更出人意表、令人不敢逼視又難以漠視的花朵,數十年來無數關懷文學的人均念茲在茲。2006年,《字花》正式誕生,並致力以更張揚鮮明而大規模的方式去建設香港文學——是的,我們年輕而且微小,卻抱持重要、真切而且合理的願望。《字花》的編輯及設計人員,均是出生於七十年代末,未滿三十的年輕人。在組成《字花》之前,我們都只是零散的散兵游勇。而我們願意結集在一起,其原因有二:一,在創作及學習文學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讓自身得以呼吸生長的空間,並收穫了豐盈幽微莫可名狀的樂趣,這樂趣甚至維持多年而不見褪減——是以我們企望,其他人也可以在文學中體味到類似——或迥然不同——的樂趣。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社會比以前更需要文學,因為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平板虛偽、似是而非、自我重複的話語滲入無數人的生命,同時香港社會的隔膜與割裂愈來愈大,各種無形宰制日趨精微而無所不在。而文學,正是追求反叛與省察、創意與對話的複雜的溝通過程,我們的社會需要文學的介入。
 
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目標吻合:《字花》將是一本高質素的綜合性雜誌,我們將竭力以自身所知所學所感所能,將高水準的作品呈現於讀者眼前。我們相信,創作應該是多元的美麗,評論應該是尖銳的交流,設計風格不是外在的末節而是表達態度的核心之一——三者聚合一起,連綿地碰撞我們自身與社會及時代的局限。《字花》力圖打破各種局限,如果年輕是代表勇於嘗試和更新,我們願意宣稱自己是年輕的;然而惟望各位相信,年輕不等於幼稚,活潑不等於輕率。高質素的文學雜誌不等於某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拒人千里,始終希望以跳脫活潑的形象,與讀者及作者一同向未知的世界伸手、探入。我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我們與我城的人一樣,在城市中浮游:思考、行街、唱k、論辯、運動、購物、抗議、設計微小的裝置以觸發自我的流動。你可以想像幾乎已經不年輕的年輕人,以非常嚴謹的要求為基礎,去表現恣肆的活潑嗎?其實,這樣弔詭的文學工作者在歷史上不可勝數,是他們的弔詭,繪出了文學的豐富。因此,《字花》是具有野心的:我們會以自身的最大能量去推動幫助我們成長的文學藝術之發展,立足於我們成長的城市和時代,主動尋求兩岸三地的思想和作品交流,面向具體地多元變易的全球世界,指劃一個更具能量的未來。《字花》更將盡力照顧本土出版事業,關注發行與推廣;因為,對本來與文學並不親密的陌生人,我們將會花最多心力,以試圖拉著他們的手。
 
《字花》知道這些目標之巨大與我們力量之微小。然而,《字花》知道,《字花》並不是在一無所有的貧土上成長。因為我們心中所想的,恰如許多先於我們站出來建設文學的先行者。在這個意義上,《字花》從不孤獨,而且相信連結——各位的支持,《字花》銘感於心。《字花》輕快地笑著,說:我們會做得比你們所想的更加多,我們並不止於你所看見的樣子。《字花》是一個「不可能」的嘗試,但正是因為我們實際地考察各種具體的需要,才會要求看來不可能的東西。我們的努力,終會在無邊際的天空裡,造成持久的爆炸。一切已經開始。
  • 啟首語/葉梓誦(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