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東西方都有「詩畫一律」、「詩畫同源」的說法,強調殊途同心,其實是建立在文字和視覺藝術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上。無論就創作者或閱覽者的角度,文字是符號的邏輯推演及跳躍辯證,圖像則是完整的一次性視覺體驗。兩者具象化生存的不同經驗:一訴諸思維、一強調感官。從不同的出發點,向彼此前進。
回顧成長過程中,孩子對語言及圖像的學習運用,是前腳後腳雜步進行的。他們熱愛髒話或成語的文字遊戲,也喜歡滿牆滿地隨手塗鴉。如果沒有被太快壓抑,孩子很容易選擇其一成為自我表達及發洩的管道。然後到了某一階段,因為挫折或好奇,又可能改弦易轍,換手換心。
斜槓本來是生命天然,就像我們可以同時喜愛莫札特及搖滾樂,也會在職場及家庭展現不同人格。既然左腦右腦缺一不可,人生擁有第二選擇並不稀奇,像七等生半百之後棄小說之筆拾起畫筆,天才小提琴家陳美到了三十五歲時轉身滑雪選手。左右開弓的作家亦不少見,管管、雷驤、羅青都有不凡畫筆,而羅智成、夏宇、陳克華與詩作平行的插畫及攝影,亦為讀者歡心擁戴。
新世紀的創作者又有所不同。放棄「統一人格」的神話,與其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如讓自我分裂,各行其是。不同媒材,顯影出不同的自我。走進歧路花園,原本就不一定要找到出口。本輯邀約的創作者,往往畫比寫作更早來到生命中,卻在寫作中找到安身位置,然而又以回到畫畫,來開發那個被隱藏、埋沒的自我。
這些來與去、捨與得,正是「一面去除,也一面建構著,最終完成了不可言說的表達。」
這就是我們在歧路花園樂而忘返的理由。
東西方都有「詩畫一律」、「詩畫同源」的說法,強調殊途同心,其實是建立在文字和視覺藝術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上。無論就創作者或閱覽者的角度,文字是符號的邏輯推演及跳躍辯證,圖像則是完整的一次性視覺體驗。兩者具象化生存的不同經驗:一訴諸思維、一強調感官。從不同的出發點,向彼此前進。
回顧成長過程中,孩子對語言及圖像的學習運用,是前腳後腳雜步進行的。他們熱愛髒話或成語的文字遊戲,也喜歡滿牆滿地隨手塗鴉。如果沒有被太快壓抑,孩子很容易選擇其一成為自我表達及發洩的管道。然後到了某一階段,因為挫折或好奇,又可能改弦易轍,換手換心。
斜槓本來是生命天然,就像我們可以同時喜愛莫札特及搖滾樂,也會在職場及家庭展現不同人格。既然左腦右腦缺一不可,人生擁有第二選擇並不稀奇,像七等生半百之後棄小說之筆拾起畫筆,天才小提琴家陳美到了三十五歲時轉身滑雪選手。左右開弓的作家亦不少見,管管、雷驤、羅青都有不凡畫筆,而羅智成、夏宇、陳克華與詩作平行的插畫及攝影,亦為讀者歡心擁戴。
新世紀的創作者又有所不同。放棄「統一人格」的神話,與其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如讓自我分裂,各行其是。不同媒材,顯影出不同的自我。走進歧路花園,原本就不一定要找到出口。本輯邀約的創作者,往往畫比寫作更早來到生命中,卻在寫作中找到安身位置,然而又以回到畫畫,來開發那個被隱藏、埋沒的自我。
這些來與去、捨與得,正是「一面去除,也一面建構著,最終完成了不可言說的表達。」
這就是我們在歧路花園樂而忘返的理由。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