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原刊名:典藏今藝術,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起始期數為307(201804)。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24/25
------
在時間的尺度上,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被時間凝固的冰晶,既象徵著永恆,也指向著脆弱的消逝。而《冰河的最後七天》不僅僅是一件雕塑作品,更像是一個提問──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正在融化的時間、正在消失的風景,以及正在改變的世界?這個提問不僅是對自然的關切,更是對藝術、文化、社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提問。回顧2024,我們看到市場、文化與藝術策展之間的動態張力,也看到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對藝術場景的影響。展望2025,我們試著穿透層層迷霧,勾勒出一幅未來的圖景──它或許是積極的、充滿希望的,也可能是矛盾與挑戰並存的。每一顆球體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座雕塑都是一次凝視。2025年,我們期待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安排一場豐富、充滿藝術對話的旅程,讓每一次凝視,都成為面向未來的勇敢起點。(企劃/朱貽安)
本期主題:24/25
------
在時間的尺度上,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被時間凝固的冰晶,既象徵著永恆,也指向著脆弱的消逝。而《冰河的最後七天》不僅僅是一件雕塑作品,更像是一個提問──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正在融化的時間、正在消失的風景,以及正在改變的世界?這個提問不僅是對自然的關切,更是對藝術、文化、社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提問。回顧2024,我們看到市場、文化與藝術策展之間的動態張力,也看到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對藝術場景的影響。展望2025,我們試著穿透層層迷霧,勾勒出一幅未來的圖景──它或許是積極的、充滿希望的,也可能是矛盾與挑戰並存的。每一顆球體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座雕塑都是一次凝視。2025年,我們期待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安排一場豐富、充滿藝術對話的旅程,讓每一次凝視,都成為面向未來的勇敢起點。(企劃/朱貽安)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原刊名:典藏今藝術,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起始期數為307(201804)。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原刊名:典藏今藝術,自2018年4月起與《典藏投資》合併,起始期數為307(201804)。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